迪士尼為世界地球日巨資拍攝的環保紀錄片《海洋 Oceans》

http://blog.udn.com/musicafans/6862060



這是一部令人心曠神怡、歎為觀止的生態學紀錄片。那種詩意的、形式感極強的、美到炫目的畫面讓人多多少少漠視了這部紀錄片的故事和它所宣傳的環保理念。——《好萊塢報導》



了不起的海底紀錄片很多,但本片為何如此出色?原因在於——技術。——《娛樂週刊》



一部感性的、振奮人的紀錄片。——《紐約郵報》
 


◎譯  名 海洋
◎片  名 Oceans
◎年  代 2010
◎國  家 法國/瑞士/西班牙
◎類  別 記錄/劇情
◎語  言 法語
◎字  幕 中字

解壓密碼:無

IMDB評分 7.6/10 (1,201 votes)
◎片  長 104 Mins
◎導  演 雅克·貝漢 Jacques Perrin
      雅克·克魯奧德 Jacques Cluzaud  ....(co-director)
◎主  演 雅克·貝漢 Jacques Perrin  ....Narrator (French version)
      宮澤理惠 Miyazawa Rie  ....Narrator (Japanese)
      皮爾斯·布魯斯南 Pierce Brosnan  ....Narrator (English version)
      阿爾多 Aldo  ....Narrator (Italian version)

◎簡  介 
  《海洋》聚焦於覆蓋著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的“藍色領土”。法國導演雅克?貝漢與雅克?克魯佐德將深入探索這個幽深而富饒的神秘世界、完整地呈現海洋的壯美遼闊。
《海洋》是一部以環保為主題的紀錄片,由法國導演雅克·貝漢執導,全片講述了地球上有四分之三的陸地被海洋覆蓋,雅克導演將深入探索這個幽深而富饒的神秘世界,完整地呈現海洋的壯美遼闊。該片製作費高達7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創下了迄今為止製作費用最高的紀錄片。該片將於2010122日在日本上映。
    人們常把地球描述成一個大水球,因為地球上陸地只占30%,而70%的面積都被海水覆蓋。平靜的海水下面是一個對人類來說非常陌生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各種奇特的生物都生活在一起。法國導演雅克-貝漢與雅克-克魯佐德就深入探索了這個神秘的世界,帶給您不一樣的《海洋》。
    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一旦海洋世界受到保護時,就會生機盎然,充滿各種各樣的生命物種。所以人類在開發海洋資源的時候,最為重要的就是,如何才能做到合理分配、合理利用。

◎幕後製作
【紀錄片和“故事性”】
   總體而言,海洋這部生態學紀錄片還是延續了雅克·貝漢在《遷徙的鳥》一片中開創出來的詩意、唯美、形式感強烈的美學傾向。影片雖也不像《海豚灣》那樣有 著極強的指示性和政治性。但是和《遷徙的鳥》的純粹的視覺上美感不同,雅克·貝漢在電影下載《海洋》除了展示了動物之美和自然之美,更多地展開了一種“故 事性”的敘述,他對環保問題的深入思索讓我們多了一分對經濟發展和環保問題的惦念。
   談及影片的主題,雅克·貝漢動情地說:“毫無疑問,這部電影裡的主角是那些海洋生物,鯊魚和鯨類是影片的主角,而海洋則是整部影片的背景——它們是這部 電影的明星。除了動物之外,還有些漁民也出現在了電影裡,他們是真正的漁民,是靠海吃海的人。和現代化的機械捕魚不同,他們是手工作坊式的勞動者——現代 化的捕魚根本不是漁業,而是對自然資源的掠奪。你能想像得出一艘140米長的大船拖著漁網掠過海地麼?這麼大的漁網的覆蓋面積足足有4個 足球場那麼大。而且工業化捕魚的漁網正在越變越大、放的位置也是越來越深。這種捕魚方式對海地的資源是一種極大的損害。淘寶網除了展示海洋生物,漁民,我 們還在影片裡探討了經濟問題。不同的國家,由於自身經濟發展的不一致,所以他們對海洋的依賴程度也就不一樣。對於很多第三世界國家來說,首先要喂飽自己, 其次才能談得上考慮環境問題。如果保護環境的代價是唐自己的人民餓肚子,這種環保還有意義麼?可是,這些漁民即使再浪費捕上來的魚,也趕不上大型捕魚船隻 的掠奪。這就是這部紀錄片中所謂的‘故事性’。我自己是一點也不喜歡帶有故事性的紀錄片,但是我希望這部紀錄片能讓人們正視經濟和資源的協調問題。我想現 在明白要保護海洋,還不算太晚。我們在電影裡完整地展示了食物鏈,告訴人們整個海洋生態系統是如何運作的,也預測了如果食物鏈斷裂,將會產生什麼嚴重的後 果。影片中出現的所有人和動物都和海洋息息相關,海洋中發生的事情和人類社會同樣也是息息相關的。”

【團隊和拍攝】
  早在精美絕倫的《遷徙的鳥》中,我們就得知了雅克·貝漢為了拍攝那部電影,組建一支精英團隊。可是那支在天空翱翔的團隊沒有辦法直接拉到水下拍攝,所以雅克·貝漢又重新組建了一支堪稱業內精英的團隊。這支水下攝影和探險團隊中的大部分成員都是著名的雅克-伊夫·庫斯托(Jacques-Yves Coustea)團隊中的成員,雅克-伊夫·庫斯托是法國著名著名的海洋探險家和攝影師,他和路易·馬勒合作的《寂靜的世界》就曾拿下過第一座金棕櫚大獎。說到這個團隊,雅克·貝漢顯得自信滿滿,他說:“庫斯托的團隊裡的那些人絕對是精英,他們非常清楚在水下50米的地方該如何拍攝電影。這裡面有些人,更是業內大名鼎鼎的專家,有了他們的參與,影片才能拍出來。更為幸運的是我們還得到了伯特蘭·皮卡特的幫助,他是去過10000米深海的探險家。當然,還有他的父親,尊敬的雅克·皮卡特先生,他在1960年就乘坐自己設計的潛艇潛到了11000米 的深海。我們一共有三隊人馬在世界各地拍攝,這樣的話,我們就不會錯過太多的鏡頭。大自然提供給我們的拍攝的機會總是彌足珍貴的,有些難得一見的鏡頭真的 是轉瞬即逝。海洋變化無常,動物們也不會按照人類既定好的時間表出來覓食或者是聽從命令地秀一下。我們只有做好萬全的準備,
 才不會因為錯過了什麼而後悔。”
    即使做好了準備,即使在這之前已經有了很多不同的海洋生態紀錄片,但是輪到自己拍攝,雅克·貝漢還是被海洋浩瀚和神秘震懾住了。他說:“我們要拍攝沙丁魚的洄游,這真是群龐大的生物。整整30公里長,400米寬和50米深的水域都是它們的天下——真的有百億條沙丁魚擠在一起。在那段水域,我們看到了壯觀的捕食:鯊魚、海豹、水鳥還有鯨魚都在圍追堵截沙丁魚。海洋的偉大豈止這一點點?我們和抹香鯨一起潛到了2000米 的深海,這裡更讓人驚歎:巨型的章魚、深海鯊魚、一些水螅、怪怪的水母都讓人驚歎。雖然在這之前我曾經在不少紀錄片裡看到過這些生物,但是輪到自己親眼所 見的時候,還是會很驚歎。我正是想通過這部紀錄片表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海洋——一個是我們常見的、淺處的海洋;還有一個就是神秘的,深處的、不為人知的海 洋。這兩種形象在一起,才是一個完整的海洋。”

【經費和責任】
  這麼一部具有宏大視角的影片,動用起來的經費和物資是令人咋舌的。影片一共耗資7500萬 美元才拍攝出來,而且一部紀錄片不一定能收得回成本,那這麼多錢和潛水物資,雅克·貝漢又是怎麼籌集來的呢?貝漢說:“我用的方法很傳統,就是遊說。我的 觀點就是,要讓我們的孩子能看到自然、看到自然中豐富的動物;為了讓他們看到這一切,我們現在就應該行動起來保護環境。我把我的這個觀點告訴給那些財團、 基金和工廠中的高管,他們的反應都非常積極。最後,我們從美國著名的斯隆基金會(Sloan Foundation)那裡得到了資助,那是一大筆資助,有了這些錢,我們才有機會下潛到水底拍攝。其實,有了錢,再找來那些專業的人士,設備的事情,他們自然能解決。”
  從拍攝《遷徙的鳥》開始,雅克·貝漢就把“唯美”放在了自己的影片裡。當年影片上映的時候,全世界的媒體都給予了這部飛翔的影片一致的褒獎。8年 之後,雅克·貝漢帶著這部同樣唯美的《海洋》來到了世人的面前。雅克·貝漢希望影片通過對“美”本身的展示,達到喚起世人關注環境、關注生物的目的。貝漢 說:“在這部影片裡,我既想為自然唱一首頌歌,又想讓人們意識到自己在利用海洋和被輿論所誤導。人們總是會說,海洋於己無關,實際上,海洋正在深刻地影響 著他們的生活,也正是我在電影中所想表現的。雖然說這不是部激進的電影,但是我希望這是部有觀點的、能引起觀眾共鳴和思考的影片。雖然說海洋是屬於全人類 的財富,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隨意糟蹋它。海洋首先是個漁業資源的寶庫,但是它不僅僅是個倉庫,而且這個倉庫總有一天是會被取光的。在我的眼中,海洋是 個生物的寶庫。我們拍攝了各種各樣的動物,用攝影機追蹤捕捉下它們的每一個動作。我們可以跟著劍魚遊曳,也可以尾隨鯊魚覓食——這一切只需要坐在一個帶著 發動機的舢板上就可以完成。真的來到了海洋上,才能體味到大自然的偉大和偉力。漂在海洋上,會感覺到整個人的心靈都被洗滌過了,身心得到的是無比歡愉,感 覺到的是無比的暢快。
 可能只有有過這種經歷,才能老老實實地敬畏自然並且善待自然,才能真正地展開環保行動。”

花絮
·本片於2010年的世界地球日在美國上映。
·影片在美國開映的首周,每賣出一張電影票,迪士尼自然將捐出20美分用於環保事業。
·本片和另外一部講述海洋的紀錄片《海豚灣》都曾在東京國際電影節上放映,不過兩部影片的待遇確實冰火兩重天。本片得到了喜愛和善待,《海豚灣》卻收穫了日本人的噓聲和抵制。
·本片導演雅克·貝漢曾是一位獲得過威尼斯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的出色演員,不過近年來他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拍攝生態學紀錄片上。著名的紀錄片《遷徙的鳥》就出自他的手中。同時,他還在《微觀世界》和《深藍》中擔任了解說。
·本片的另一位導演雅克·克魯奧德,曾經和雅克·貝漢合作拍攝了《遷徙的鳥》。
·影片的製作成本高達7500萬美元,耗費了4年時間拍攝。
·影片中登場的海洋生物至少有100種。
·瑞士探險家伯特蘭·皮卡特(Bertrand Piccard) 參與到了影片的製作中,他是第一位乘坐熱氣球環游地球一周的探險家。他的父親雅克·皮卡特(Jacques Piccard),於2008111日逝世。在逝世前,他也曾參與到了影片的製作中。雅克·皮卡德曾在1960年乘坐自己設計的深海潛水器雅斯特號(Trieste)在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Mariana Trench)潛入10,916米的深海。

迅雷網盤
http://f.xunlei.com/154255296/file/d7da08da-8d22-4a6c-aee3-c299c8c2d598
 --------------------------------------------------------------------------------------------------------------------------------
https://docs.google.com/file/d/0B4bLP02-JlXPeGQ2SHVKSXByNVU/edit
https://docs.google.com/file/d/0B4bLP02-JlXPdGY4WlBDcGdMLUU/edit
https://docs.google.com/file/d/0B4bLP02-JlXPUkdsVEVMMWFsbjQ/edit

Labels: ,



Leave A Comment:

技術提供:Blogger.